留学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棕榈大道本科申请 (ID: palmdrive_undergrad)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留学规划到留学申请再到留学生活,每一阶段的决策都离不开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和协商。
这是一段家庭成员之间必经的成长历程,孩子要学会自立,家长要懂得放手。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在美学习、生活十年的Cindy学姐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为了帮助孩子适应美国大学生活,学生和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Cindy Lin: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研究生,曾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联合主席。
~~~~~~~~~~~~~~~
首先我想强调适应和融入的区别。
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很适应美国的生活,但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那是因为,适应只是第一步,适应能达到生存的目的,但更重要的一步是适应之后,我们如何融入文化。
我觉得主要需要这7大能力:
1. 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出国会非常吃力。
美国高中和大学的学业压力主要表现在时间投入非常大。不管你以前在国内多么优秀,在美国这边你要为完成阅读、搜集资料、写论文等一个接一个的deadline合理安排时间。
学期开学时每门课程的老师都会发一份syllabus(教学大纲),里面清楚地标明需要完成多少作业、多少论文,在什么时候完成,有什么样的考试,考试在哪天等。
每次收到syllabus后我都会把所有的时间录入我的日程计划表中,这样我可以从比较宏观地了解这一学期,我什么阶段压力可能会比较大。如果某段时间作业或者考试比较集中,我可能要考虑需不需要提前开始思考论文。
我们也需要培养长期规划的能力。
一般本科生需要修够120多的学分才可以毕业,其中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问题在于什么时候上必修课,什么时候上选修课,如何选课,为什么要选这些课?如果想上的课没选到该怎么办?
我在本科的时候是3年修完了4年的课程,一共修了125个学分,每个暑假都在上课,同时还有校外实习。我一般在每年秋季选课的时候就会计划一下之后的春季和夏季的课怎么选。然后在春季开学的时候开始找暑期校外实习。这些都需要很强的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
我时常会听孩子说:我没有想法、我不知道。其实我认为并不是孩子真的不会去思考或者他不愿意想,只是他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想。
所以我建议和孩子坐下来,帮助他们一起好好规划他们的学习计划。可以从每个月开始,比如每个月需要完成什么,再细分到每周需要完成什么才能够完成月计划。
同时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提前做一些暑期规划。比如打算完成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要完成这件事,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结果,计划多久完成,需要经历什么样的步骤。
2. 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特别差的孩子我也不太建议出国,真的会摔跟头。
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负责。没有人会督促你来完成什么,也没有人会经常警告你的GPA很低了,可能会毕不了业。
虽然每个学生在学校都会有自己的学术顾问(academic advisor),但他们主要的角色是提建议。
每次去见我的学术顾问之前,我都很清楚自己将要和他讨论什么,我见他更多的目的是听取他的意见,而不是让他告诉我应该做什么。
另外,美国校园party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特别多,我有时会把这些称为诱惑。诱惑非常多的时候学生是不是有能力做出判断,做出合理的选择就很重要。
对此我的建议是要锻炼孩子在没有父母的唠叨下依然可以遵守一个正常的作息时间,不会无节制的上网或者玩游戏。
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些自主权让他自己来安排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
3. 独立思考能力
这里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可以不带有别人的意见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接触的很多中国学生非常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大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清楚的认识,也没有自己的想法。当我问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的时候,很多回答都是爸妈选的;这个专业好找工作或者挣钱多;不知道学什么就学了;中国学生都在学。
2)对于自身没有清楚的认识。比如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优点,价值观是什么,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是什么。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会导致找工作的时候无法展示出自己的亮点,说不出比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在美国写论文最多的一种情况是要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数据和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同时也需要考虑别人会如何反驳这一观点,我需要如何回应。
这些都需要孩子有非常清晰的思维方式,知道自己持什么样的观点,为什么以及哪些依据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关于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我有这些建议:
1)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些社会现象或者热点新闻。首先让孩子练习去质疑旧观点、旧观念,避免一些没有依据的假设。
2)教会孩子分清楚事实和观点。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是在争论某个观点而不是事实,因此在争论时我们需要事实来支撑我们的观点。
3)教会孩子朋友圈或者社交媒体上一些信息,哪些内容可以转发,哪些不可以。转发之前我对这个信息有没有做二次验证?在美国很多时候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的内容就表示我同意、支持或者反对某一观点,我们对于社交网络上发布的信息都是要负责任的。
我想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加理性的人,不要盲目去相信别人说的话、报纸上的内容,甚至是教科书以及老师讲的内容,这些都是可以被质疑的。
4. 处理情绪能力
能有效管理自身情绪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近几年我们总是能听到留学生出走、自虐或是因为学业压力自杀一类的新闻。面对学业压力,学生难免会有紧张、焦虑、狂躁、抑郁或是厌学的负面情绪,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会自我调节,甚至让他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到自己的话,很有可能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现在很多大学的中国学生会都有心理咨询小组,能帮助中国学生度过困难时期,但前提是自己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同时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寻求帮助。如果孩子自己都无法迈出第一步,无法认识到自己有情绪方面的问题,那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了他。
说到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避免给孩子提供过多优越的条件,让孩子有机会体验不同的情绪,明白人生的不易。如果这些东西都能让孩子自己体会到,他就有可能更好地去面对自己的情绪。
另外一点是要给孩子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哭泣。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高达88.8%的人在哭泣之后心情都会有好转。
我见过很多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允许孩子哭或者辩解的,如果能让孩子先用哭泣的方法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再静下心好好谈,这样的方法可能更有效。
5. 面对“不完美自我”的能力
很多上美本的学生在国内通常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可是进入大学却发现比自己优秀的人太多了。因此很多同学接受不了这种心理落差。
我们分析一些走极端的孩子的案例,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因为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过度自我否定导致的。
因此家长需要培养孩子面对不完美的自我。
很多中国家长觉得孩子长期认为自己不完美其实是一种谦虚的表现,认为这种执念可以转化为进步的动力,并且加以鼓励。
我非常不同意这种观点。
从培养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角度来讲,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更为重要。
我们其实不需要把弱点变为优势,让不能做的事变为可能,而是应该思考,如何把我们的优点放大,努力培养自己的强项,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
我们需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很多时候需要他人的帮助一起完成一个事情,要愿意寻求他人帮助,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自身的完美。
同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会犯错的,但犯错要勇于承认。我见过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不停的帮孩子找原因,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分析。孩子需要善于从生活经验中去吸取教训。
很多走极端的人往往是很优秀却接受不了不完美自我的人。我见过很多心理扭曲的学生,他们成绩相当优秀,但接受不了别人比他强,从而做出了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毁了自己的前途。
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以平常心去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教会他们无论如何都能面对并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在这样的前提下规划自己的人生。
6. 理财能力
我见过很过留学生不会理性消费,对金钱概念非常模糊,缺乏控制力。
家长应该对孩子在理财方面尤其是出国前要有引导和鼓励,让孩子对一定数量的金钱有支配的权利和能力。比如我要买什么东西,应该在什么时候买,是不是应该多比较几家再去买。帮助孩子避免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
我刚来美国的几年都会有记账的习惯,每个月都会有固定的生活费,多少钱用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有非常清楚的概念。
所以我觉得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理财方面的能力,让他知道每个月有这么多零花钱,应该如何分配。理财并不是一味地省钱,而是培养在哪些地方投资会有什么样的回报的一种思维方式。
7.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能力
我之前做过一个调查,关于留学生与国内父母沟通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学生普遍都反应自己不太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困难,因为父母无法理解这些困难。
为了避免孩子有这种恐慌,家长需要做一个更好的倾听者以及问题的分析者,倾听孩子的想法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做这个决定。
首先家长自己要意识到孩子在异国他乡,很多时候自身经历已经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可能避免抱着一种说服孩子的心态来交流。
家长要承认自己其实有些认知是不客观的,避免抱着固有的心态看问题,不要固执地觉得自己的认知或者理解一定是对的。尤其孩子出国之后,面对的生活不一样了,见的世面也不一样了。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经验帮不到他们。
我们其实可以把与孩子的交流想象成和闺蜜或者哥们的倾诉,多问一些问题: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这么做,让他们觉得我和父母的对话是平等的,而不是家长站在一定高度下,孩子必须去听从。
另外就是一定不要把聊天往辩论甚至是吵架的方向引导,更重要的是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家长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先去问孩子是怎么想的,这个过程不要打断,即使有一些内容和你的想法不符。
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同时也了解孩子所处环境的理念和风俗。
总结来说,留学其实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一段旅程,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我们都需要掏空以前的认知,抱着好奇的心态重新学习、懂得、成长!
* 棕榈大道,创立于斯坦福大学,为中国及海外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长线规划指导及本科申请服务。在加州、西雅图、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均设有办公室。懂留学、懂教育,被家长和学生称为“最有人情味的机构”。棕榈老师微信:palmdrive_s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