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寒冬”“低谷”“腰斩”,这几个词已成为2019陆家嘴股权投资论坛上嘉宾发言的高频词汇。延续了一年之久的创投圈“钱荒”状态在2019年不仅没有出现明显的缓解,而且以往非常少见的裁员现象也开始在圈内上演。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9 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管理基金总规模已超过 10 万亿元,新募基金数为 1,190 支,同比下降 47.2%;共募集 5,729.56 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9.4%;投资市场也持续降温,机构普遍出手谨慎,投资金额为 2,610.91 亿元,同比下降 58.5%,涉及 3,592 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 39.1%。
投中网数据显示,以完成募资基金规模计,2019年上半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机构的募资额已经不及两年前的1/4。
创投圈两级分化,头部效应显著
在严峻的募资环境下,创投市场正经历大浪淘沙,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整个行业加速优胜劣汰的洗盘,机构向品牌化、寡头化发展。
权威数据专家CVSource投中数据证实了这一发展趋势:2019年上半年募集规模超10亿美元的基金有12支,数量占比仅为1.5%,但募资额占比却高达57%,PE/VC两极分化愈发严重。
“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就是那些专注于自己擅长领域的头部机构。”
——善达投资董事长伍长春
在前不久举办的陆家嘴股权投资论坛中,不少创投圈的大佬都提到了资本的寒冬和行业面临的洗牌。善达投资董事长伍长春认为,资本的寒冬已经到来,再过一年将会有一批熬不过去的机构被淘汰。在低谷的时候,投资机构要慢慢去磨,不能太急、太快。尤其这个时候不能去追一些风口。“真正能够穿越周期的,就是那些专注于自己擅长领域的头部机构。”
对于创业者亦是如此。
更有观点认为,资本寒冬才是创业者的黄金时代。只有当最严酷的冬天挤掉泡沫,伟大创业者的特质才能体现出来。
“寒冬期”机构上下求索,不忘初心
不过,创投圈也并非都是坏消息。2016年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整个投资圈乏善可陈,大家关注的重点就是两辆自行车(即ofo和摩拜共享单车)加一杯咖啡(即瑞幸咖啡)。
近两年,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将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已是大势所趋。
那么机构投资人如何识别优质项目,选择项目时又有什么标准呢?
“我们要投技术的产品化,我们不要天上的技术,我们要落到地上,落成一个产品的技术。”
——远瞻资本合伙人杨倩倩
专注于早期项目投资的远瞻资本合伙人杨倩倩认为,目前硬科技企业死亡率第一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技术转化成产品的时候就出来融资了。“我们在投的时候对硬科技赛道有一个非常硬的标准,我们要投技术的产品化,我们不要天上的技术,我们要落到地上,落成一个产品的技术。”
磐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李宇辉提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特别关注团队创始人的商务能力、管理能力和组织资源。磐霖资本重点在两个赛道里面进行投资。一个是围绕重大疾病的新药研发,第二个是对企业的消费供给端智能化改造为主题的服务。目前磐霖资本投资的企业中已有八家在A股上市。
“我们投的是引爆点的东西,它是创造新的需求,创造更好的产品。”
——甬民投执行总裁张杨
机构投资人一致认为,投资不宜跟风,应该不忘初心,做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甬民投执行总裁张杨分享到,他在投资时看重四个字——真实需求。“我们投的是引爆点的东西,引爆点没有太多周期的影响,它是创造新的需求,创造更好的产品。”
科创板是红利,市场将恢复理性
在凛冽的寒冬中,7月22日科创板的开市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科创板的设立无疑给科创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同时,给投资机构增加了一个重要的退出渠道,缩短了投资回报周期。
“商业银行期待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面的科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华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姚毅治
除了股权以外,银行也向科创企业表达出合作意向。华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姚毅治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科创板对各方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商业银行期待为科创企业提供全面的科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对于科创板的爆红,远瞻资本的杨倩倩坦言,科创板的诞生让很多机构有些浮躁,希望它可以更早更快恢复到相对理性的状态。